境外投资收益补税引关注,多家企业收到补税通知
近日,一则消息在投资圈激起千层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多位投资人收到税务部门通知,要求对境外投资收益进行补税。

税务合规境内外投资:不可忽视的一环
这些补税通知主要针对2022年与2023年度的境外收入,与先前市场传闻的追溯范围主要为近三年的说法相符。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这波追税行动自2025年3月起已有迹可循。当时,湖北、山东、上海、浙江四地税务机关就曾公告,将依据税务数据分析线索,针对取得境外收入未申报的纳税人进行查核。
全球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跨境税务信息透明度提高,使得税务机关能够更有效地追踪纳税人的境内外资产和收入情况。

前车之鉴:两家企业的境内外补税案例
案例一:杭州某科技公司的境外投资补税案
杭州一家专注于跨境电商的科技公司近期收到了当地税务局的通知,要求其对在新加坡设立的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补缴税款。
该公司于2021年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从事东南亚地区的电商业务。三年来,新加坡子公司累计实现利润500余万美元,但杭州母公司并未就这些境外利润在中国进行纳税申报。
税务部门通过跨境税收信息交换机制掌握了该公司的境外投资收益情况,最终认定其需要在中国补缴企业所得税及利息共计人民币380万元。
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在境内产生的利润才需要纳税,忽视了境外子公司利润的纳税义务。这次补税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案例二:上海某制造企业的境内关联交易补税案
上海一家精密制造企业近期因境内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被要求补税。该企业在香港设立贸易公司,负责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然而,该企业将产品以明显偏低的价格销售给香港关联公司,导致利润不合理地转移至香港公司,从而减少在中国境内的应纳税额。
税务机关经过深入调查后认定,该企业与香港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定价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决定要求该企业补缴企业所得税280万元人民币,并加收相应滞纳金。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企业的境外公司确实承担了实际的营销功能,但由于交易定价不合理,仍然面临补税风险。此案例表明,不仅境外投资收益需要纳税,境内企业通过关联交易不当转移利润同样面临税务风险。
企业应对:跨境税务管理策略
面对日益严格的国际税收监管环境,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税务合规提升到战略管理高度。
深入理解境内外投资税制。企业应充分利用官方提供的税收指南,深入了解境内外投资的税收制度、优惠政策和合规要求,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税务风险。
确保业务实质与利润匹配。近期案例表明,“形式合规不等于实质合法”原则同样适用于境内投资,企业需要确保在境内外税辖区的利润分配与实际经济活动一致。
建立专业税务团队。随着境内外税收规则日益复杂,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税务团队或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持,持续跟踪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
主动开展合规自查。
建议企业尽快对境内外投资架构和纳税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对发现的问题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必要时通过补税申报纠正过往不合规情况。
个人投资者同样需要关注税务合规对于个人投资者,税务机关正审查多项境内外投资收入,包括投资报酬、股利及员工股票期权。
拥有境内外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是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
市场7月就曾传出,部分投资港股、美股的投资者陆续接到补税通知,要求按20%税率补缴。从各地公布的案例来看,需补缴的金额从人民币十多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
个人境内外投资同样需要了解相关税收政策,确保合规,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面临补税和处罚的风险。

随着全球最低税率的推行与各国财政压力的增大,境内外税收征管将更加严格。对企业与个人投资者而言,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
境内外投资确实充满机遇,但只有合规合法的投资,才能真正行稳致远。如您有需要,不妨咨询金兔国际。我们的专家为您详细指导和合规规划,省得现在这么被动。
